据悉,宁德时代(300750)钠电池品牌名为“钠新”,产品突破了材料的性能边界,首次将钠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将有效降低新能源行业对锂资源的依赖。以钠新乘用车电池为例,其在零下40℃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在仅剩10%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仍可做到零下40℃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

目前,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物流领域的应用正加快落地,对电池的产量也将带来新的需求。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

近日,宁德时代在主题为“边界觉醒”的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此外,宁德时代还发布了“钠新”电池,这是全球首款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应用的钠离子电池。

据了解,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适应高低温环境等优势。随着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量产落地,整个钠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或将提速。

按照规划,“钠新”第一款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与一汽解放合作落地。动力电池上面,“钠新”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

钠新电池打破资源边界,

宁德时代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钠电池

宁德时代钠电池品牌名为“钠新”,产品突破了材料的性能边界,首次将钠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将有效降低新能源行业对锂资源的依赖。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欧阳楚英称,锂资源在地壳的含量为0.0065%,而钠资源在地壳的含量为2.74%,钠资源在地壳的含量是锂资源的421倍。

同时,宁德时代在钠电池性能上取得突破,补足了电池在极寒环境下的应用短板。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CTO高焕介绍,公司此次推出的两款钠新电池,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均实现了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

以钠新乘用车电池为例,其在零下40℃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在仅剩10%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仍可做到零下40℃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

据高焕介绍,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175Wh/kg,是当前全球钠电池最高能量密度的产品,比肩磷酸铁锂电池,并且支持峰值达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实现超1万次循环的寿命。

此外,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推动商用车进入“天下无铅,车电同寿”的时代。

高焕表示,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2025年6月正式量产,合作伙伴是一汽解放;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SNE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其中公司在欧洲市占率为4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较第二名高出13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一季度研发投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10.92%;综合毛利率24.4%。

零下40℃仍有90%电量!宁德时代再放王炸!钠离子电池来了,产业化爆发在即?  第1张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分析表示,一季度,宁德时代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增速和占有率。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意味着宁德时代的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动力电池市场整体增速加快,宁德时代作为电池界龙头企业的地位更加显著。未来在智能机器人(300024)、飞行汽车等下游市场的庞大需求下,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的技术优势将更加明显。

电池企业竞相布局钠电

钠离子电池根据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差异可分为五类,涵盖高能量密度的钠硫电池、高温稳定的钠盐电池、气体反应型钠空气电池、兼容现有产业链的有机系电池及高安全性的水系电池。其核心优势在于钠资源丰富、成本潜力大及低温性能优异。

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或在建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及其配套产业项目14个,若全部建成,产能将超过110GWh;另有机构预计,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超4.5GWh,2030年出货量有望超过30GWh。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行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为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电池企业的动作来看,进入2025年,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中科海钠等头部电池企业相继发布钠电池最新进展,预示着众电池企业正竞相争抢钠电赛道的战略制高点,推动着钠电产业化进一步提速。

近日,正力新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据了解,此前招股说明中显示,此次IPO全球发行约1.215亿股,招股价为每股8.27港元,将自全球发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927.5百万港元,其中约2.5%或23.2百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约2140万元),将用于高倍率长寿命钠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及商业化。

除了正力新能,近期在港股IPO传来新进展的宁德时代、双登股份、海辰储能等电池企业,从招股说明书来看,均透露了在钠电领域的相关布局。

比亚迪年报披露的200Ah大容量钠电池,在安全性及-30℃低温性能方面已超越磷酸铁锂;中科海钠推出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5Wh/kg,近日其发布的新一代钠电池新产品能量密度已突破165Wh/kg。

海辰储能于去年12月发布了其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据介绍,该款钠电池采用聚阴离子的技术路线,通过在电池材料、电极配方设计、以及电芯设计等方面优化,具有循环性能、宽温域和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能量效率等方面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电力储能全场景需求。

与此同时,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表示,钠电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应用,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大众场景,而“大场景驱动大产业”,电力储能是能驱动钠电产业规模化的大应用场景。

除了上述电池企业,据了解,包括亿纬锂能(300014)、孚能科技、南都电源(300068)、鹏辉能源(300438)、蜂巢能源、星恒电源、超威等均已发布钠电芯产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协同的持续推动下,钠电池凭借其自身诸多优势,未来综合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应用前景值得期待。有行业专家表示,今年钠电池将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拐点,2025或将成为“钠电真元年”。

钠电储能试点加速推进,

新技术新场景出现

据央视财经,目前,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试点应用也在加速落地,当前,我国正持续加大钠电储能的技术研究力度,一批具有技术引领性的工程项目落地建成。

在广西南宁,我国首个十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安全稳定运行满10个月。电站安装应用我国自主研制的210安时钠离子储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可超过92%。当前电站正在进行扩容升级,新安装的钠离子电池容量将提升至230安时,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

除了给电网提供基础的负荷调节,钠离子电池还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寻求技术突破。在云南文山,全球首个40兆瓦时构网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在进行投产前的性能测试,能够实现慢充慢放、快充慢放、快充快放等多种工况应用,将更好应对新能源带给电网频率的波动影响。在山西,煤炭行业也在推广钠离子电池的应急备用电源。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两轮车成为钠电池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在动力领域,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已适配巧克力换电车型,并通过双核架构解决续航与低温性能矛盾;比亚迪钠电池则瞄准增程式混动车型,提升极端环境适应性。储能场景中,大唐集团百兆瓦时级钠电储能电站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南方电网分布式钠电储能系统验证了其在电网调频和应急备用的可行性。二轮车市场方面,雅迪、台铃等品牌推出钠电车型,依托快充和轻量化特性逐步替代铅酸电池。这些场景通过“需求反哺研发”模式,推动企业从单一技术攻关向全链条解决方案转型。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物流领域的应用正加快落地,对电池的产量也将带来新的需求。目前,国内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如何?

据业内机构统计,当前钠离子电池储能成本还明显高于锂离子电池储能,储能锂离子电芯的均价在每瓦时0.32元,而钠离子电芯约为每瓦时0.5元以上。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和产能的扩大,差距有望缩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胡勇胜表示,钠离子电池一旦规模化量产,其实对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平衡器”的作用,锂电价格就不会像以前剧烈波动了。

中信证券认为,在新国标问世后,经过4年的快速发展,两轮车龙头整车厂已经完成了从组装厂向品牌商的转变,研发和产品打造能力已经初步体现,并且已经完成了销售渠道的控制力的提升,后向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开始,而钠电池带来的能源变革的节点给了两轮车整车厂更好地向产业链上游渗透,提升产业链控力的机会。我们预计,龙头两轮车整车厂将会引导行业内钠电池的变革,并不断向后向拓展,既增强成本管控能力,也以差异化的体验增强自身的两轮车产品力。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我国百兆瓦级大型电站占比也已从2020年的23%提升到了2024年上半年的58%,电力储能,尤其是大容量、差异化、长时段储能的需求,亟待相应高品质、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这个市场普遍看好的万亿级赛道,也给钠电池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储能或将成为钠离子电池最大应用场景。

国泰君安此前分析报告预测,2023年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基本形成,开启规模化应用,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58GWh,对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需求17.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