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正以微米级的精度完成复杂组装工序,“机器人造机器人”走进现实。一街之隔,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焊花四溅,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坚持用科技创新“打头阵”,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四川人工智能产业逐渐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除了人工智能产业,四川因地制宜开辟产业新赛道,加速发展绿色氢能、低空经济及无人机等一批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新兴产业。这块沃土正以昂扬的姿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向“新”出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崭露头角。“四川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仅实现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覆盖,而且在芯片设计、机器人关节研发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表示。
2025年3月19日,一批“四川造”人形机器人、机器犬、工业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集中展示发布。卡诺普公司参加了此次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告诉记者:“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手。”目前,卡诺普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已覆盖超80%的工业场景。
四川低空经济及无人机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之一,四川依托成都、自贡等地的产业集聚,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整机组装、飞行控制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从成都市高新区的“中国—欧洲中心”到双流机场,乘客打车或者乘坐其他地面交通工具,需耗时约30分钟甚至更久,但如果打“飞的”最快仅需3分钟。作为国内领先的eVTOL主机企业,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携手民航探索“民航+低空出行”联程服务。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说:“2025年,我们会进行载人飞行的试验,争取在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沃飞长空预计在2026年至2030年开启城市间点对点的固定飞行线路商业化试运营,通过eVTOL完善城市空中交通的“毛细血管”。
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四川在2010年开始推动以东方电气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前瞻研发布局,目前已聚集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超150家,其中不乏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并推动相关企业在燃料电池、制氢装备、加氢装备、储氢装备、基础材料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部分产品做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对标。
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双轮足机器人爬楼训练,到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的水陆两栖无人机成功试飞,再到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在攀枝花开建,一个个新项目、一项项新成果勾勒出四川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链式”生长优化高质量发展生态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新兴产业发展,比拼的不仅仅是布局的速度、力度,更是创新的强度、深度。在如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个命题上,四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地制宜,锻好长板。从高原的极寒输变电巡检到攀西钒钛矿的深井作业,四川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多元的工业场景为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天然试验场。这些场景既是技术攻坚的“磨刀石”,也是产品落地的“突破口”。比如,四川是全国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运用无人机巡查可监测异常情况,助力防灾减灾、及时救援。目前,成都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涌现出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工业无人机产业集群效应。四川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具备大力发展绿色氢能产业的先天优势,其氢能应用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链式”生长,培育生态。四川注重集中资源建圈强链,培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雨林”。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小燕表示:“依托四川低空经济产业链集群发展优势,纵横股份作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将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无独有偶,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也致力于携手四川的精密制造、芯片及软件企业,共同打造适配四川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
——深化“两链”融合。深入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四川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创新成果丰富,这为相关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李小燕介绍,纵横股份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无人机技术标准与商业化路径双向突破,逐步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竞争力。而上述具身科技公司的研发团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并与四川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找准“突破点”,聚焦创新优化“生态圈”,才能不断增强产业向“新”向“智”的合力。
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挑大梁”功效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区域与产业发展不均衡仍是四川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院院长刘洋表示。
四川正以问题为导向,借力招商引资破解发展短板。比如,健全全省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引行动。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氢能“制储运加”设备的企业,公司董秘胡莞苓对四川打出的招商引资“组合拳”感触颇深。“这吸引了一大批氢能企业来川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四川氢能产业链,打通了产业链闭环。身处其中的我们,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胡莞苓表示。
四川向改革要动力,针对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改革。今年,四川新组建了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总资产超3900亿元,以进一步提升四川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支撑保障功能。同时,四川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实施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
对于如何更好地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四川用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成立首期规模达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天府科创贷”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超200亿元。四川近期召开的十二届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提升金融供给包容度,宽容对待新兴领域风险投资,畅通创业投资募资和退出渠道,尽快形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四川在新征程上肩负着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重任,改革势必会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政府“有为”与企业“敢闯”,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收获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累累硕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2025-04-28 08:40:12回复
2025-04-28 16:49:17回复
2025-04-28 17:24:07回复